体驗佛陀的呼吸法
2002/12/02 Tomi 0503
第一節 認識呼吸
一 認識呼吸
什麼是呼吸
呼吸是指空氣在生物身体進出運輸轉換的狀況.
生命体因氧化或碳化而產生活力並消耗能原.動物的一切行性都是一種燃燒,一種氧化現象.由於氧氣的燃燒與轉化而有生命跡象,燃燒之後又變成廢物.氧能原的補充與廢棄二氧化碳的排除活動,就需要呼吸來載送運轉.這種空氣在身体的進出,人們稱它為呼吸 佛教又稱它為出入息.呼為出息;吸為入息.
呼吸的原理
樹木需要二氧化碳;人類需要氧氣,這是一般常識.人類用肺部來作氧氣交換的場地,大家也都知道.而呼吸的主要動力是靠胸肋的擴張,與橫隔膜上下的拉縮來形成.胸肋與橫隔膜的運作,就成為關心呼吸的人注意的交點.
凡夫的呼吸法
凡指一般不關心呼吸,沒有計劃性的,自然習慣性的呼吸法,都是隨性的讓胸肋與隔膜自然運作,甚至空氣的進出也不加注意,只是讓呼吸的功能隨著身体的需要自然完成.甚至不知道自己正在呼吸.這就是凡夫.
道術練氣士的呼吸法
自古武者仙家道術仕就深知呼吸與身心鍛練的重要性.仙家練氣士重視性命雙修.命的修習是指鍛練身体,提升生理機能.修道人認為緩慢深沉的呼吸,是增長健康氣力長壽的要件.呼吸的專注是心意心性鍛練的一種方法.性命修習成就時,能長命百歲,身輕体健,心念集中意念強固,轉運自如,甚至可以心意使物,羽化飛升.
練氣士的呼吸通常稱為吐納,吐舊納新.借吐納來接受天地日月之正氣,並加以導引運行週身,打通週身氣脈,藉以強身養生與培育心性.
胸式呼吸法
又稱正式呼吸法.以胸肋括張為主要.吸氣時胸肋上揚擴張,橫隔膜提升,吸滿為止.呼氣時,胸肋收縮,隔膜放下,到吐完為止.這一類人重視充分的氧分,傾向陽剛外家功夫,以練心練氣強身為主. (練習一分鐘)
腹式呼吸法
又稱逆式呼吸法.以橫隔膜升降來控制呼吸.吸氣時,腹部用力,橫隔膜下降來拉長胸腔,讓肺部吸足空氣.呼氣時,橫隔膜上升來壓縮胸腔,擠出肺部的濁氣,吐完為止.
(練習一分鐘)
複式呼吸法
(略)
強勢呼吸法 (略)
練氣士的呼吸法還有很多方式,主要大都重在心意念力與生理的鍛鍊,暫時不介紹.
佛陀的呼吸法
這是佛教特有的呼吸法,為佛陀當年所發現.並以此來教導,以此來流傳,是世尊留給眾生偉大的遺產.
在這個方法中,我們要學習的,不是橫隔膜呼吸,也不用胸肋呼吸,而是全身的呼吸.我們更要學習用心呼吸.我們關心的不是橫隔膜或胸肋的動態,而是空氣的進出在身心上所造就的影響力,以及我們專心於呼吸及觀察呼吸時,所培育出心念成長,及對生命的洞察所造就的影響力.尊者馬哈希另創觀察腹部升降法,或張大卿老師的吸拉呼推法,又是另一種品牌的佛教呼吸法.
在修學的過程中,因為身心的鬆弛,及呼吸時風界增強,推動週身脈絡,也能帶來如練氣仕般的打開氣脈的附加利益.佛也曾教導以這種心念運作來排除生理的不適,但這不是佛陀修學的重點,甚或有些人以此為障礙,到一定的程度後自然捨離.佛教著重在對運作中生起身心的一切的了知,所開啟的智慧.
二 認識佛陀的呼吸法
在佛陀的呼吸法中,首先我們要學習的是發現能察覺呼吸的著力點.
經上說:‘……….作意面前’.
作意面前有很多解讀方式.如把意念放在動作之前,先有意念再有動作;又如把正念放在所有的念頭之前,這是正念取代妄念的意思;又如把注意力放在臉面的最前面.
不同的解讀造就不同的修行著力方式,卻成就了類同的修行成果,最後還是達到佛所開示的開慧的目標.
其中,把注意力放在臉面的最前面是一種身念的著力方式.臉的最前面就是鼻子,跟呼吸有直接的色身關係.鼻子,是指鼻腔週遭.
我們把注意力放在鼻頭內腔與人中附近.吸呼氣時,空氣經過鼻頭腔,磨擦刺激鼻腔與人中週遭的感覺.
只注意空氣與鼻腔之間的接觸點,不必理會空氣到那裡也不必理會胸肋的帶動還是橫隔膜在作用.
佛,就是覺醒.
覺醒,就是清清楚楚的知道.
清楚的知道,就是明.
我們要學習清清楚楚的知道空氣與鼻腔的接觸時的生理變化,
當心與此變化重疊時叫明觸.
而這個鼻觸點,叫作明觸點.
凡夫就是無明.
凡夫沒有開啟智慧的明觸點.
學佛就是學習明.學習覺知明觸點.這個察覺鼻觸點就是學習明觸的第一步.從呼吸中學習覺知明觸點.
讓我們從這個明觸點來開展與体驗佛陀的呼吸法.
讓我們來學習体驗這種呼吸法
首先,把注意力放在顏面鼻腔附近 吸氣 輕慢自然的吸 注意鼻腔的鬆開與清新空氣磨擦鼻腔的清涼感 吸足後注意心念的折轉準備呼氣 呼氣 輕慢自然的呼 注意鼻腔相異於吸氣的溫放感
再一次 吸氣 呼氣
再一次 如是練習 感覺 体驗 (練習與体驗五分鐘)
討論
A 首先可能注意力放錯地方 硬是注意胸部的擴張 約三分鐘後才注意到鼻腔 那種鼻腔涼涼的感覺真好
靜文
Tom 可能太專心了 感覺兩手有些僵硬
John 一開始不是很習慣 隨後習慣了 就覺得呼吸漸平穩拉長 身心也跟著穩固起來 全身有發熱的感覺 如果練習時間再長一點更好
謝 練習呼吸之前 是不是要先練習放鬆全身 若能先作暖身運動 更能鬆弛身心 更能專注於呼吸
剛剛的練習 只是在認識佛陀的呼吸 和學習体驗從呼吸中找到明觸點 是佛陀的呼吸法的入手 我們現在只是很單純在認識這種呼吸法 不是在打坐 當然呼吸跟打坐有關 佛陀的呼吸法可以導入身心的寂靜 是心學的開始點
仁俊法師的偈頌有一句
‘最有出息的開始 呼吸出入佛法應’
我們現在就是在學習能與佛法應的呼吸出入 學習最有出息的開始 佛法的內容就是明 明的入手就是明觸點 有了明觸點從無明轉明就有下手處 人生才有轉淚點
從鼻觸點的發覺 我們可以体驗到什麼是正念 與明相應的念才是正念
我們也可以体驗到什麼是正知 正知是清清楚楚的知 有明觸才有正知
從正知我們也可以体驗到什麼是當下 正念妄念 當然 在當下的正念才能正知
(敲一下地板 ‘咚’一響 )
當‘咚’響時耳根聽的能力能真正的觸到響聲波時 就是正念正知 並從正知中体會當下 但通常我們都是以一種要抓取音原的第二念追憶到第一念才知 而這時第一念的當下以經過去了
學習体會清楚的鼻觸點 學習把自己的心念重疊在所緣上 所緣塵色起現在心識上的相 就會明析 這時的觸就是明觸 這時的知就是正知 明觸點就在當下 並由明觸與正知來撿驗正念 因為正念現起才有明覺 才有正知 修習佛法才有著力點 一切佛法才能落實
讓我們再練習五分鐘 (練習)
剛開始 五分鐘就夠了 每次五分鐘 再五分鐘 重要的不是時間的多長 重要的是開始 學習開始 學習只要有空就開始 失忘後很快的能再開始 工作時專心工作 工作一停又開始 回到呼吸 回到原點 原點就是明白呼吸的開始點 生命的安住點
目前我們只要學習注意空氣與鼻觸點的關係 先只是學習去感覺它 先不必理會正知與當下的問題 熟習了 明觸 明覺 正念 正知 當下等 就自然生起 就能一目了然 佛教徒的生活方式就能開展
學佛重視因果 善因自然能得善果 我們注重在因地的修習 努力耕耘 春天到了 自然開花 自然結果 學習呼吸出入 佛法自然應
佛堂裏的練習 只是實驗室的練習 真正的修習是在下座後才開始 在生活中的每一分鐘 走路開車時 等人休息時 客廳餐廳洗手間 辦公室工地運動場 每一刻都是修習的好時機 記起來 回到呼吸 回到原點
忘記了 沒關係 不要懊惱嘖備自己 不要以為原罪說是業障 只要重新開始 只要記起 能開始自然消除 生命就有希望
(再練習五分鐘)
感謝佛陀 感謝兩千五百年來的聖弟子 願此說法聞法修習功德迴向廣大世間
第二節 學習把法意帶到呼吸來
一 法意是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