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畫會第15週年冬季畫展12月5日舉行

日期:December 5, 6 (Sat. & Sun.)
時間:10:00 am – 5:00 pm
地點:洛杉磯華僑文教中心
9443 Telstar Avenue,, El Monte, CA 91731
9443 Telstar Avenue,, El Monte, CA 91731
以推廣藝術文化為宗旨的台美藝術協會將於十二月五日、六日(週六、日)兩日舉辦第十五週年台美冬季展,這次冬季展將展出三十多位畫家的作品。這些畫家包括有科班出身的專業畫家以及業餘畫家,多位非科班出身畫家卻有相當資深的作畫經驗以及多次個展及得獎的資歷。
台美畫會不但以畫會友,並在社區美育上多有貢獻。每位畫家擅長的媒材各不相同,有具象、抽象、水彩、油畫、粉彩都有。前來參觀台美畫會的畫展,可接觸到不同的畫風與內涵。尤其到歲末,很多人喜歡以名畫為贈禮,更顯風雅。展出地點在洛僑中心9443 Telstar Ave. El Monte, CA 91731 時間為上午10時道下午5時。
展出畫家有:林保山、王文隆、薛麗雪、李伯毅、陳景榮、陳景修、周哲五、劉宇石、鄭世湍、呂惠秋、楊文顯、郭俊明、呂信也、謝榮慶、陳秀玲、陳獻堂、余佳霓、李道林、楊平猷、吳朝楨、陳文惠、蔡碧桃、黃紀美、游燕芬、陳怡仁、郭曉玗、陳芬瑛、葉君勇、陳金振、藍黃玉鳳、蘇陳麗芬、劉藝昕、王武男、顏堯山、洪天宇、林榮、劉白。以下為部份畫家之簡介及其作品。
鄭世湍

白天,忙碌的人們,車輛穿梭在東西向的日落大道,車道上兩旁的建築,有醫院,商場,銀行及各種公司行號,一片繁榮的大都會景象。到了晚上,卻另有ㄧ種面貌。辛苦工作一天之後的上班族,換上輕鬆的休閒服,上街去享受一下夜生活的刺激。你會發現,白天一座毫不起眼的普通建築物,彷彿變成八爪怪獸,睜著血紅大眼,配著閃爍的霓虹燈迎面撲來。震天的饒舌音樂震得你聽不到自己的聲音。門口成群奇裝異服的年輕人,聊著只有他們自己懂的天。
在這兩個極端的世界之間,其實還有ㄧ段美好的黃昏時光。站在大道高處向北望去,近處有山坡樹林,遠些的地方有公園,園內人狗玩成一堆。也有人懶散的純曬太陽。再過去就是豪宅林立的山谷,紅瓦點點、林樹蔥蔥,還有高大的天文台聳立在最遠處的山頂上。天啊!這麼美的風景,難道是日落大道命名的由來?

五歲時,媽媽送我一盒水彩,從此以後我就知道自己非常喜歡畫畫。那盒水彩開啟了幼時的想像力,也開啟了我對藝術的興趣與堅持。從小參加了許多繪畫比賽及台日畫展,皆得過大獎。十歲時,成為故鄉台東列名的台東畫家之一,給我莫大的鼓勵。來美後,我的作品每年都代表學區參加加州比 賽。
大學在 UC Irvine取得環境分析設計和藝術的雙學士學位。在學時開過個人畫展,也參加校內校外的展出。雖然後來讀研究所以及專業方面選擇的是都市計畫而非藝術,但我一直不忘在藝術方面求進步。
大學在 UC Irvine取得環境分析設計和藝術的雙學士學位。在學時開過個人畫展,也參加校內校外的展出。雖然後來讀研究所以及專業方面選擇的是都市計畫而非藝術,但我一直不忘在藝術方面求進步。
我認為畫畫是一種介於意識及淺意識間的反射。即使一副畫的構圖經過精心安排,或者其意義經過百番思索,在下筆後總有一鼓騰雲駕霧的自由奔放出來,將這幅畫帶到一個原先沒想到的新境界去。感覺每副作品的創作過程都是個獨一無二的旅程,很自由,很浪漫,很美麗。
楊文顯

這一幅油畫描述養鴨農家從小鴨時就選一隻強壯活潑的「鴨王」,訓練牠走在鴨群的最前方,整群鴨就會跟著牠在田畦間覓食往前進。當鴨王碰到田埂時會自動蹲下去讓跟在後面的鴨群當踏板跳過田埂。
看到那些所謂領袖人物的虛偽作做,爭權奪利、假公濟私、棄人民禍福於不顧,鴨王要提醒他(她)們: 值得受人尊敬的領導者必須具備寬宏的胸襟,犧牲小我服務大眾的品德。(楊文顯作品:無私奉獻的先鋒)

1953生於臺灣,曾於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研究,1996 - 2009 法國秋季沙龍、法國藝術家沙龍等多次入選,個展十七次,目前專事於抽象繪畫。
抽象繪畫是藝術家們藉由各種不同的造形、線條、色彩、空間和明暗等純粹的繪畫要素來組合, 構成一個與現實世界截然不同的,完全由創作者自身安排的一個「造形世界」。它放棄了對物體形狀、線條、三點透視的構圖與大自然光影的描寫,是純粹色彩與內心世界的表現,康丁斯基認為, 純粹的抽象是反映了畫家的情感與生命。
東方的書法,除了是一種文字外,亦是一種繪畫藝術;洪逸凡將中國傳統的書法融入西方的抽象繪畫 中,形成一種空靈與意境的美學及情感抒發。蒼勁有力的線條,有如中國書法的運筆,而背景裡夾雜其間的鮮艷色彩更增添三度空間的立體感,這是洪逸凡特殊的抽象繪畫。
陳文惠 (Vivian Huang)

我的畫是油畫及綜合媒材創作的二度空間作品,題材多樣,多以半抽象為主。我覺得最美的境界是在過渡及轉換之間,例如黎明及黃昏的晝與夜之間, 意識及潛意識之間,有與無之間,在這臨界點上有許多想像的空間,也是對創作最無拘束,能量充分迸發的境界。我之所以偏好半抽象的作品,也正是想藉由我的作品,來捕捉這一瞬即滅的由抽象轉向具象之前的充滿各種可能的情境。
我的畫作,不是寫生,也沒有草稿,是憑記憶,感受,情緒,想像,乃至潛意識綜合而成的創作。畫在創作過程中自由成長,以致有它們自己的生命。這個創作品的美俗,有一半是決定在觀者的經驗,情緒,喜好,想像與畫作間產生的共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