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台美人著作展 徐璧 圖/文

部分參加展出會員和2012年大洛杉磯台美人傳統週召集人黃文谷醫師(左3)
台美人筆會今年響應台美人傳統週而舉辦會員著作展。在會長林文政的潛心收集下,展出數十本會員的出版品。五月十九日在大洛杉磯台灣會館會議室,由林文政親自佈置會場,製作藝術招牌、T字型的展示桌,舖上雪白的桌布,擺飾兩盆盛開招展的蘭花,每本著作都有展示架托襯,展示會場顯得優雅,書香花香滿室。入室來自然感受到寧靜氣氛,怡然自得,撿書翻閱,品嚐作者精心的剖白。
台美人筆會每兩年出版的台美文藝,收集會員的作品,以短小說、散文為主,風格各異,自行集結出書的也限短篇的創作,論文或報導文學為主要。由這些作品可一窺台美人社區生態縮影。文齡超過二十年的鄭炳全,早期寫醫藥常識,因文筆流暢、簡潔易懂,很受歡迎,近年寫生活散文及小說,依然保留流暢、簡潔的風格,卻多了一份旁觀者的幽默、慧黠。讀他故事時,一邊享受旁觀者清,愛讀或常讀鄭炳全作品的人,絕不會患憂鬱症,在他的故事中,天下的問題都有個解答,即使走入牛角尖,他也可以鑽個洞出來。而朱耀源的《漢堡‧米漿‧味噌湯》寫出他在台、美、日的生活故事。
時事評論性的文集是台美人較多出版的。這些作品串聯起來就是一部台美社區史,如林云的「坐看雲起時」,許永華的「從美國看台灣」、王泰澤的《母語踏腳行》,林資深的《台灣人心靈的補藥湯》這些作者對海外台灣人的民主運動有關切、有參與、有看法。懷鄉文學大概是所有移民族群的共同產物。陳國洸的《落地生根》,可以說最有代表性。懷鄉文學的特色是感情濃,陳國洸的作品有時讓人讀後胸中沈甸甸,像是《黃昏的故鄉》繞樑不絕。李文枝《音樂與建築》的寫作態度之嚴謹,不輸專家。實在無法相信,這對事業成功的夫婦,有這樣寫作的恩賜。
提起李文枝的音樂專書,就不能不提起李淑櫻的作品,李淑櫻的繪畫已是國際公認的地位,她的文章也不容忽視,以畫家的眼來看世事,她的抽象畫解剖,分離,再組合萬象。她的筆也有同樣的功力。世事經她剖析,再還原後,給讀者一番了悟。在作者追尋答案的歷程,攜汝同行,期待她有一天集結出書。而彫刻家楊平猷的文字功夫也近乎” 禪境” 。
趣味生活小品是讀者最愛,李彥貞的《有愛無淚》,朴子腳人的《銅屋雜集》,與王淑芬辣媽作品屬這類,這些小品文內容不出家人婆婆媽媽的故事,可是就是有那股親切感與趣味感,讓人愛不釋手。

寫報導文學,海外高手非楊遠薰莫屬。新聞科系的專業訓練,和對寫作的執著,使得她的作品始終維持高水準,而令人欽佩的是,她的才華完全貢獻給台美人社區。台美人作家中,到目前為止,還是只多見短篇創作,能寫兩萬字以上中篇小說不多見。像楊遠薰的故事能寫三、四萬字,一氣呵成,在台美人中是不多見的。她所選寫的「台美人的故事」將是台美人史的重要一部分,希望大家珍惜這樣的人才,這樣的執著。
因為不是受專業訓練的作家,行文不雕琢,有自然真情,讀來更親切,像已過世蔡烈輝的的許明彥醫師傳記《攜手走過來的路》。醫生作家在台美人寫作圈中佔很大比例,如陳東榮醫師、黃哲陽醫師、葉思雅醫師及賴寅雄醫師寫很好的遊記、小說及散文。寫報導、編期刊的有余忠村。科學家有王文隆研究道家的創見之作。
台美人的譯述也不少,如林毅夫醫師,寫《台灣人的受虐性格》,譯《霸權的華夏帝國》。
展出的小說則有黃娟《啞婚》、陳垣三《浦尾的春天》及林良彬的《1979夏天》等作品。詩有思理的《They Return》。
第一代移民來美的台灣人已步入退休年齡,寫作替他們開闢人生的另一境界。最好的例子是賴東成,他自從參與社團,並到太平洋時報任校對義工後,專業精神不輸受薪的工作人員。十多年來,熱忱敬業不減,若不能來一定事先告假。在接觸文字之後,自己也提筆寫作,自成一家,對文詞自我要求嚴格,但下筆神速,集結出書《阿土臭彈》,他的作品淳厚幽默如其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